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98015.html
年过去了,这一年的医药圈大事记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霸占开头,由令整个行业沸腾的国家医保谈判画下句点。前者带来许多慌乱,让我们措手不及;后者则让我们渐渐看清医保目录调整的方向。

创新药获批即无缝对接进入医保?

在本次医保谈判开始之前,曾有两会代表向国家医保局提交《关于加强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扶持的提案》。该代表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医保局应建立“药品获批与医保准入无缝对接,上市即准入”的政策试点机制,优化医保准入机制,促进创新药品快速可及。对此,国家医保局答复称: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创新药的医保准入工作。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并通过谈判将部分近年来上市的临床必需药品降价纳入目录。目前,“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药品绝大多数已纳入国家药品目录中。下一步,医保局将综合考虑参保人用药需求、负担能力、医保筹资能力等因素,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逐步将疗效确切、医保基金能够承担的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意味着,将创新药全盘纳入并不现实,谈判依然是必经之路。其中,疗效确切、价格适中的创新药是优先选择,有“重大新药创制”加持的品种也或许更有机会。

谈判五年,本土创新药渐渐崛起

从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第一批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开始算,年底的这次谈判已经是第五次了。回顾历年谈判的进程,从中亦能发现本土创新药崛起的缩影。年的谈判是第一轮国家医保谈判,只有5个品种参与,最终谈成3个,分别是GSK的替诺福韦酯(降价67%)、贝达药业的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降价54%)和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55%)。现在看来,彼时的谈判中就已经有了本土制药企业的身影。事实上,在国谈之前,凯美纳已在多个省市的地方医保谈判中试过水。年,谈判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首次将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专利独家药品纳入医保目录,覆盖的病种也扩大到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罕见病、精神病、感染性疾病等领域。谈成的36个药,虽然平均44%的降幅看似不高,但大部分进口药品的支付标准已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此外,谈判也充分体现了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列入谈判范围的西达本胺、康柏西普、阿帕替尼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药品全部谈判成功。年的谈判是抗癌药专场,18个入围品种中有17个成功进入目录。其中国产药只有恒瑞的培门冬酶和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其他全部为进口药,支付标准较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虽然国产药不多,但却有轰动的大品种。安罗替尼年开始申请化合物专利,年开启临床试验,年完成III期临床,年5月获批上市,可谓十年磨一剑。其市场反馈也非常给力,上市首日销售额达到1.3亿元,8月已经超过3亿元,放量速度超出市场预期。上市不到半年即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又为其助力不少,年迅速放量销售额达30亿元。年谈判给人印象最深的关键词莫过于“灵魂砍价”,流传出的视频中谈判现场的紧张氛围更是一度让屏幕外的药企和投资人都感到“窒息”。个入围的新增谈判品种中,有70个谈成,成功率仅为58.5%,可以说是史上最低了。但若抛开成功率,从准入数量和覆盖的药品种类来说,此次谈判却创了历史新高。从重点领域看,22个抗癌药、14个慢性病(含糖尿病、乙肝、风湿性关节炎等)用药、7个罕见病用药、5个基本药物、4个儿童用药均谈判成功。从创新支持看,此次谈判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其中很多是年刚上市的,12个国产重大创新药中谈成了8个。有人说本土创新药是年医保谈判的最大赢家。此次谈判中,最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rybw/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