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末画小豆本,已经融入了紫薇的生活。周六只要没有其他安排,她就会提醒妈妈今天下去散步的时候我们去看一下紫薇,拍几张照,回来就画小豆本,并且会主动和妈妈讨论一下自己的小豆本的内容。妈妈觉得,在现阶段,自己安排时间和主题去观察小豆本,比小豆本画得是否精致更可喜(紫珠的画风……此处省略)。

下楼前,娃感叹:

哎!我的紫薇呀,

我画了这么多小豆本,

她怎么还光秃秃的呀!

怎么也不跟我打个招呼呀!

树枝摆一摆也好呀!

树叶摇一摇也好呀!

开花笑一笑也好呀!

接着她问妈妈这周群主发布的观察主题是什么呀!妈妈告诉她是总结这两个月的观察,比如你刚才说的就是很好的总结呀,两个月了,她还是光秃秃的,没叶没花没有枝芽,也不跟你打招呼。

紫珠立刻又觉得不对,紫薇也许是每次都打招呼的,继续感叹:

她的根可能在地下抖一抖,跟我打招呼呢!

她在风里动一动,可能是跟我打招呼呢!

她应该跟我打过招呼了呢!

感叹完了,娃提出今天也要去看看我的玉兰。走!

(娃在小豆本里没有记录她丰富的感叹,孩子的手赶不上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还做不到我手记我心,妈妈凭着印象帮着记一笔)

在固定观察的紫薇树前,娃照例去摸一摸树干,妈妈帮她撩下树梢上的枝条,看看细枝上的芽点有没有变化。

接着往前走,受前阵子观察主题的启发,我们一边走,一边找植物的芽点,并判断猜测是花芽还是叶芽。按照“观察——提出观点——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妈妈只帮助紫珠拍照、记录,等着她自己来验证。

?

(紫珠觉得这是叶芽,因为它长在技条上。其实如果开花,她就会知道她小时候观察过它的花和种荚颜色的变化。等着她自己找到答案、得出结论吧!)

??

(以上芽点,紫珠觉得都是叶芽,另有一植物,妈妈拍糊了,下周上图。蜡梅上的一个是结果了,紫珠在妈妈的提醒下发现)

其中在看到红芽点的时候,紫珠的第一反应是花芽,理由是芽点是红色的,之后她发现这是一棵羽叶鸡爪槭,树叶本身是红色的,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叶芽。(附图)

?

(观察芽点的经历,娃也没有记录在小豆本上,不知是不是属于“做不到我手记我心”范畴)

折返的路上,妈妈提出各自数一数自己观察的植物在小区里的总数。紫珠欣然同意。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地区,发现紫薇在小区里的数量非常大,30棵,玉兰8棵。妈妈问这是为什么。紫珠的第一反应是,物业喜欢紫薇,不喜欢玉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紫珠在小豆本中记录了统计数量,讨论妈妈帮助记录,看看紫珠后续还会有什么想法。)

“还有什么可能呢?看看她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一个好高好高,仰头望才行。紫薇可以不用抬头就看到。”

“所以呢?”

“紫薇不占地,可以中很多。玉兰占地太多了。”

“很有可能呢!玉兰的树尖尖都有6楼这么高了,紫薇还没一楼高。”

??

(与紫珠合影的紫薇,已经是小区里的高个子了,但还是无法和玉兰一比)

今天的小豆本是紫珠完全独立完成的,妈妈在拍照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附小豆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ycxz/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