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9月23日15时50分迎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9月23日15时50分迎来“秋分”节气,意味正式“入秋”。专家提醒,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公众要注意添秋衣,以防着凉感冒。据了解,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达到黄经度时为“秋分”节气开始。“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点。“秋分”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此时节,枫叶红似火,稻谷遍地黄,丹桂花飘香,蟹肥菊正黄,处处秋色迷人,令人陶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从“秋分”开始,我国气温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大雁、燕子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三候在古人看来 秋分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雷始收声 雷八月阴中入地收声 阳光随之衰微 暑气终结,秋寒开始 二候蛰虫坯户 受寒气驱逐 蛰居的虫类入地封住巢穴 告别残秋,准备冬眠 三候水始涸 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 湖泊河流水量变少 沼泽水洼几近干涸 文人墨客写秋分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说到秋天, 很多人脱口而出刘禹锡的这首豁达之作。 其实,爱秋天的诗人真不少, 下面这些绝美诗词都和秋分有关, 快来品一品字里行间的浓浓秋韵吧!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秖是君。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 宋·刘一止 山中秋已半,蓬荜晏方开。 不听夜虫话,焉知节物来。 紫珠犹卧穗,青蕊未浮杯。 欲射系书雁,非关烹不才。 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 宋·刘攽 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 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 高楼连卜夜,浊酒任治聋。 注想乘槎客,何如击壤翁。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怀潘鄮屋 宋·陈允平 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 满纸相思字,临风欲寄君。 秋分后十日得暴雨 宋·曹彦约 负固骄阳不忍回,执迷凉意误惊猜。 倾盆雨势疑飞瀑,揭地风声敌迅雷。 阶下决明添意气,庭前甘菊剩胚胎。 可怜岁事今如此,麦垄蔬畦尚可培。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长相思秋夜 清·庄盘珠 一更更。一声声。 蟋蟀催秋雨易成。残灯今夜青。 酒初醒。恨难平。 月近中秋分外明。人间何处清。 秋分 郑孝胥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秋分习俗秋收 “白露早,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一时节, 棉絮、稻谷等都要抓紧收获。 秋分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关键时节。此时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而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也要抢耕土地,将油菜种上。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以祈求美好与安宁。 旧时的女孩子拜月, 还会期盼彩云追月之景, 以印证自己的容貌美丽。 折桂 秋分是桂花盛开的季节, 中国人喜爱桂花, 赋予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 “折桂”二字, 更蕴含着“金榜题名”之意。 桂花香甜的味道, 亦为人们所钟爱, 被掺入了秋分的每一道美食当中, 桂花糕、桂花栗子、桂花糖藕…… 一口咬下去,沁甜糯香, 这是秋桂给人间最美的馈赠。 吃秋菜 秋分吃秋菜。 采回的秋菜与鱼片“滚汤”, 名曰“秋汤”。 这“秋汤”正应和了中医提倡的 秋日滋补之道。 秋分话丰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天不仅是美丽的季节 也是丰收的季节。 今日秋分, 同时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传承着 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向最美劳动者致敬! 祈风调雨顺 祝幸福安康 盼稻谷满仓 愿国泰民安 天始凉,记得加衣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ycxz/2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身材大功效,吃那么贵的冬虫夏草究竟能给
- 下一篇文章: 中药二止血药章节学习,分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