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保政策来了明年一月实施,不知道的
医保是国家的基础福利,小北也一直建议每个人都要参保。 而在前段时间,国家医保局对医保目录进行了全面调整。 新版医保目录将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更新后的医保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今天就跟着小北来一起解读吧! 新版医保目录的变化 1.剔除坏药,纳入更多好药。 本次更新,调出了一些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共计种。同时,新增了种不同的好药,比如癌症、罕见病、乙肝、高血压、儿童用药等。 如此一来,不仅新药的药效更好,看病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2.报销比例更高 医保把药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药物能%报销,而乙类药物只能报销10%-30%,个人要自付一大部分。 药品 甲类 乙类 丙类 特点 使用广泛 价格偏低 价格较高 医保 目录外 医保 报销情况 全部报销 按比例报销 全部自费 次医保的调整,将74种乙类药“升级为”甲类药,也就是说,这74种药未来可以全额报销、自己一分钱也不用花。 我们熟知的小儿清热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强力枇杷露等等,都在这批调整队伍中。 3.纳入更多高价药 以前,得了癌症之类的大病,或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年光药费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基本都要个人承担,医保不报销。 这次医保目录更新,也考虑到了它们,部分高价药纳入医保,能解决很多人的燃眉之急。 以治疗结直肠癌的爱必妥为例,从每瓶元降到元,价格低了一半多,确实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光有医保,保障真的够吗? 总的来说,这次医保目录的调整,能看出国家医疗保障趋势在越来越好。 但说句实话,这离老百姓想要的“看病不花钱”来说,还远远不够。为什么? No.1 药品限制多 虽然这次医保新增了高血压、糖尿病用药,但你知道吗?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医保用药占全部药品的1.56%,还有98%的药品无法使用医保报销。 尤其是许多大病所需的进口药、高价药都属于丙类药,得自费购买。 所以,医保的基本福利保障很好,但对于重大疾病来说,保障力度有限。 图源:网络小病还好,万一得了大病,动辄几万一瓶的抗癌药、新药、进口药,一年几十万的药费,是该放弃,还是砸锅卖铁继续治?No.2 报销标准低 这次医保新政,重点提高大病保险的保障。但说句大实话:报销比例由50%提升到60%,差别不大。 举个例子,一旦得了肺癌,治疗一般60万,报销提升10%,相当于多报6万,然而问题是:大部分人缺的不是这6万,而是这急需救命的60万。 而如果在社保之外配置了商业重疾险。一旦得了重病,除国家医保外,保险公司还能赔付一笔钱,这既能解决没钱看病的问题,也能弥补因病无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 No.3 抗癌药进了医保,不一定能买得到。 医保改革,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很多时候,依旧有很多人并不能买得到医保内的抗癌药! 原因很简单:医保控费。 在一个13亿参保人参与的普世性保障中,国家对于医保投入的总额有限制,因此每个人能够分到的额度同样有限。 这次伴随着高价药物进入医保,医保总额费用就会有压力。进而导致,药进了医保,很多人仍需要自费买。 所以,除了医保最好额外配置商业保险,尤其是医疗险和重疾险。 因为大部分商业医疗险,不限疾病、不限药品,门诊住院都能报。而重疾险,在确诊大病后,它会直接赔付一笔钱,解决没钱看病、出院后没钱休养的问题。 医保属于社保,而社保只是基础保障,它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保障,势必无法满足全部的治疗费用。 想要保障更好更全面,我们需要在社保的基础上,再搭配一份合适的商业保险,才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最负责的做法。 平安福自年伊始,问世7年以来,先后进行7次升级,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堪称“保险姓保、归回本源”的典范。 不断升级的“平安福”满足了消费者渴求的全面保障和优质服务需求,具有保障范围全面、多次赔付、保障升级、豁免关爱、特疾专属覆盖等特点。保障范围全面,覆盖重疾、身故、意外、残疾。保障种疾病,包含种重疾和50种轻症。恶性肿瘤多次赔,复发、转移等情况可得额外第2、3次赔付;轻症独立给付,保额为重疾险基本保额的20%,且不影响种重疾的赔付,最多赔3次,每种限1次。 平安福19Ⅱ保障额度高,可在几十万至上百万保额中灵活选择,满足保障的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挑选。 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升级: No.1 轻度重疾(轻症)保障提升 目前我国保险业协会只是对高发的25种重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轻症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不同保险公司对轻症的数量和种类的设定有一定的不同。甚至针对同一种轻症,不同的保险公司理赔条款也不同。 这次平安福19II把轻症一次性由原来的30种提升到了50种。 从新增明细可以看到,升级后的产品不仅有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角膜移植、肾上腺切除术等轻症,还补全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等客户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xgpw/5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医疗行业10大事件
- 下一篇文章: 普通人都应知道的英语医疗单词和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