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想给你“有机教育”

有机农业,就是绿色、环保、安全、无公害且有着相应的认证标准的农业。如家禽家畜的养殖,其过程是不投放含添加剂饲料的,有的甚至快乐养殖,很照顾家畜家禽的情绪。

按照类似的理念,我们的教育也该来场“有机革命”了。现行的非有机教育的害处已有所显现,一些学生经过非有机教育的培养,外表光鲜,腹内草莽,满腹经纶,实则缺乏独立思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其实说到了教育的本质。

现在大家都喜欢有机食品、有机蔬菜,因为它们是天然的、自然生长、无污染、不反季节、符合四季成长规律的。

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有机的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催熟的过程。而当下流行的一些教育观念,比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都是在“催熟”孩子,是有违教育规律的。

“有机教育”,其目标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包括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化。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

有机教育的整个课程计划应以活动为主。活动可扩大儿童的视野,成为他们的知识的源泉。这种活动必须是在家庭里开始的自然进程。儿童由于需要和兴趣主动地从事探索。循着这种自然生长的途径,凭着儿童自己求知的愿望,再把他引导到读、写、算、演、练等正规课程的学习。

通过组织一些非应试类、非才艺类的活动,比如城市徒步、食物实验、自然笔记、天文观测等,来平衡、补充学校的教育,用一种最贴近自然的形式,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更全面、更健康、更完整的人。

主要基于三方面理由。

首先,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我们种蔬菜,种玉米,它都有一个自然生长周期。

想必大家都不喜欢吃用化肥催熟的蔬菜吧?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都市人喜欢散养鸡,觉得山沟里散养的鸡一定是好的。我也参观过养鸡场的鸡,巨大的标准化车间,灯光一打开,合成的喂料一放,鸡就去吃,吃饱,灯关掉,睡觉。过两个小时,继续开灯,让它们继续去吃,吃完再睡觉,几个月就养成熟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关在屋里长大,不给他散养,不让他见阳光,不让他到农田玩,在野地撒欢,这样的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主能力。

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最后衣服都不会穿,甚至到美国留学还要陪读,现实生活中这种“悲剧”很多。培养孩子不能“催熟”,不能“反季节”,不能让孩子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

现在市场流行的观点太多,什么0岁要学游泳,3岁要学什么,好像过了3岁没有学,孩子就完蛋了。除了睡觉外,孩子4小时全部安排满,包括周末。学了钢琴有舞蹈,学了舞蹈有音乐,孩子弄得很辛苦。

家庭教育中这种保姆式的喂养,甚至扩展到了国外。在国外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星期天,一些中国妈妈背着小提琴,孩子背着大书包,东赶西赶。美国孩子在踢球、在玩的时候,中国家长则陪着孩子去补课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结果只要有“中国妈妈”居住的社区里,美国妈妈逃走了,日本妈妈逃走了,台湾地区来的妈妈也逃走了,说“这样吃不消的,你们太厉害了;这样开发孩子,我们怎么活?”

其次,勿“催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自由的童年。

现在大城市里大多数孩子是怎样过日子的?曾有一位摄影记者抓拍了张“中国式童年”照片,照片中的所有儿童,几乎都是房间里一堆玩具,但只能“自己和自己玩”,物质丰富,但不快乐。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欧洲的孩子那么快乐,中国的孩子那么不快乐?

看看我们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整日忙碌孩子吧,小小年纪每天做作业到深夜,成人尚且觉得上班苦,何况是几岁的孩子!

中国家长一方面从来不给孩子磨炼意志的机会,却又要求孩子与别人竞争,过早地让他们承受了太多压力。

现代教育研究证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出知识的力量。中国孩子被要求大量记忆碎片化“知识”,孩子学得辛苦,但又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知识,成为大脑沉重的负担,使人成为“书呆子”、“记忆棒”。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必须有所选择,而不是靠苦逼、硬塞、催熟或者“提前抢跑道”。

第三,孩子培养是一个陪伴与“发现”的过程。

什么叫发现?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天赋、特性和兴趣,因势利导加以开发。在这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别人家长带孩子学英语,你也带孩子学英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

教育培养孩子需要有一个耐心等待、陪伴发现的过程,这也是有机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我主张,“有机育儿”、个性发展。目的是恢复教育的本质,让孩子缓慢地成长,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存在着先后、个别的差异性。

有机教育追寻“慢教育”

教育过程就好像看足球比赛,原本都坐在体育场里,好好地看球赛,大家都看得清楚。突然有一个观众(家长)着急地站起来,影响了别人,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到头来,观赛效果就受到了影响。提倡“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变主要考知识为主要考见识,不追求一节课里强制学生记住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从学习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我主张的“有机教育”,第一,是孩子自然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催熟的过程。第二,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成长。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School)

约翰逊(MariettaJohnson,~)是美国教育家、进步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年,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FairhopeSchool),该校被称为“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

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因此,她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多少来调整学生的分班。她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组,称作“生活班”(lifeclass),而不叫年级。开始只有两个生活班(6~11岁),后发展为六个班,学生年龄放宽至18岁。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学校都会移步户外,在大自然广阔的原野里真正实现有机教育。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招聘事件营销专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xgpw/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