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丞:

我从事医疗器械,高值耗材的销售工作,入职半年,属于半个销售小白。我们公司的产品是德国进口,应对内镜下治疗后产出的消化道缺损闭合,消化道溃疡出血止血以及慢性瘘,吻合口漏的闭合。

产品优势:

1、释放原理简单,操作省时;

2、夹闭范围和闭合力度明显优于传统钛夹,可弥补现有治疗方案的劣势;

3、可为患者提供多一种微创治疗的方案,尽量避免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4、拥有本产品,医生应对紧急情况多一份保险;另外,可以扩大科室治疗范围,增加收益;

产品劣势:

1、单价高于传统钛夹20倍(普通钛夹块一个),一次性消耗;

2、适应症大多存在高风险;

客户背景:

医院,y主任,职称主任医师,职务内镜中心副主任,女性。

12月11日,周五下午3点半,地点是在疗区办公室。我第一次拜访y主任,身高cm,体型苗条,披肩发,瓜子脸,带黑框眼镜,年龄在45岁左右,给人第一印象是严谨。

那时候,刚入职一个多月,也是刚接触正确做事方法,写写画画还没形成条件反射,上面一些信息有的是后补的,嘿嘿!新人第一次拜访,能够流利的阐述产品信息,已经很好了。在拜访之前,事先想好了这次拜访的目的:

1、了解科室镜下治疗的基本情况;

2、简述产品信息及优势;

我为的是看看科室潜力,以及主任对产品是否感兴趣。当时也没有什么话术,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比较生硬的问了几个相关手术量,处理方案等问题。

主任的反应比较平淡,当我拿出产品资料时,y主任表示之前在其他内镜会议上听过介绍,然后就问了我价格。

我当时是一个小白,反应慢,只能跟着主任的思路往下走,现在想想再遇到价格一定要转移话题,转移到产品的优势啊,竞品的劣势啊等等,价格不占优,谈了准没戏。

结果可想而知,主任表示首先这个单价太贵,另外他们科室展示使用的机会不多,在要了主任的电话号码之后,就结束了此次拜访。我出了他们科室,回忆刚才的谈话内容,做了一下汇总,这也算对市调进行总结吧!

1、科室以检查为主,自己产品的适应患者很少,每月都是个位数。

2、通过前期的了解,医院的病源一般,来这里急诊的患者比较在意治疗费用,这次得到印证。

我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暂定y主任为c类客户。毕竟刚入职一个月,学习也没有很长时间,本着练手的心态。有了电话先发祝福短信吧,好医院主任,没准以后真碰到机会了呢?

后面的时间,因为医院,这面暂时就再没来拜访过,但是短信从12月11日,到现在一直没有断过,这位主任呢也一直都没回复。

想想也是,医生这个职业本来就忙,尤其随着微创手术和器械的发展,内镜治疗也是水涨船高,内镜科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我心里寻思着“不回就不回吧,也没指望回复,就当练手了,坚持=人民币”。

就这样,到了1月份,我也正式加入团队,和小伙伴们开启了从未体验过的“美妙”旅程。

销售招数之短信

大概过了三个月左右,在3月21日,下午老板给我发了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xgls/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