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医疗行业的危与机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用医疗指数为例,给大家介绍了同行业指数的选择分析思路,结尾留了一个尾巴:医疗行业的投资逻辑,需要结合行业背景,政策背景,基本面等等进行分析。 我也没跟大家聊过医疗,恰好最近医疗板块的表现还不错,今天跟大家分析一下。 我在年的时候,对医疗的判断有下面两个主要的观点: 一.医疗是年的抱团板块之一,估值高、风险大; 二.医疗最大的投资优势在于业绩确定性,人都会生病。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医疗作为直接受益板块,凡是跟疫情相关的板块业绩都出现了大爆发。年的医疗业绩高增长,但随着疫情在我国逐渐得到控制,年的高业绩不可持续,导致预期业绩会下滑,迎来估值和业绩的戴维斯双杀。 虽然在21年年后确实是杀跌了,但3月以后依然拉涨回之前的高位。我依然是以“年业绩的高基数,导致今年医疗预期业绩会下滑”为由,谨慎看待。 到了21年的11月,我看到了医疗技术面筑了双底,于是认为目前这个位置应该是市场底出现了,因为市场上掌握大资金的主力机构,基本上都有专业的投研团队,调研并预测板块的估值,他们公开说的信息不一定对,但他们的资金动向不会骗人,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底总会先于政策底和基本面底出现的原因。 同时,我考虑到疫情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疫情带来爆发性增长的业绩影响会随着疫情常态化而越来越小。 于是在去年的11月,我开始认为医疗出现了投资机会。 随后,去年的12月,医疗破位。消息面上,主要是集采带来的影响主导了本轮下跌行情,等到今年2月的时候,即使是俄乌黑天鹅还是美确认加息,医疗都跌不动了,利空不跌,大概是真的市场底了。 从主跌的逻辑看行业的危与机,集采对医疗的影响会是什么? 医疗,核心价值在于“疗”,“疗”是最终的目的。 现在的医疗行业中,“疗”主要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等因素有关,关系着疾病能否治愈,这是偏重于上游的科学研究的部分,包括药物的研究生产、设备的研制等等。医疗企业通过将药物的成本降低、产量提高,可以建立公司的技术壁垒,即护城河。 建立了护城河以后,技术上就能形成垄断,从而获取超额的利润,定价由公司说了算。 但药品问题关系民生,加上现阶段经济承压,药品贵了,百姓的生活压力会更大,因此政策的管理必不能少。 集采正是打压了部分慢性病、常见病药品的价格,改善了民生。同时迫使企业不能够依靠现有的护城河盈利,还需要进一步投资于药物研制,提高药物产量、降低药物成本,或者开发出更有效的新药物。 从人民的角度,这个举措有助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人民幸福感提升。 但从药企的角度看,目前他们可能会度过一段非常难熬的时间。前期的资源投入而筑成的技术壁垒,却因为集采使得盈利受限,投入产出比很低,对企业的研发士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打击。下一轮的研发投资又不能终止,否则企业很容易被日新月异的技术所淘汰。 所以面对目前药企的两难,不少投资者决定离场观望。 我们投资基金,重点应该放在行业的未来趋势上。目前集采影响下的药企面临两难,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方面,集采对慢性药、常用药进一步压价,导致部分的药企业绩受损,业绩增速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集采打击了药企的研发信心,也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这是市场情绪方面的影响。 从中长期的投资价值来看,医疗的需求端并不会发生多少改变,供给端的生意模式核心依然是治愈病人,盈利空间在于对药品的研究、对医疗设备的改进或替换等等,从而降低医疗成本(上述观点对服务类型的除外,比如医美)。 行业的环境由于政策发生改变,短期行业的盈利空间受限,业绩增速难以保证,但中长期利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降成本甚至是开发更高效的药品,从而获取更大的盈利空间。从政策角度考虑,政策也不会一直处于对企业盈利的高压状态,否则会抑制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因此,医疗跌得便宜了、投资的性价比高了,我们可以做一下行业的困境反转。 目前医疗板块已经开始走窄幅箱体震荡行情了,考虑到外围环境持续波动,短期趋势并不明朗,从中长期看是一个比较好的定投位置,如果未来突破箱顶,则是一个很好的右侧趋势买点。 短期市场底大概率就是这个位置了,如果是主投场内基金,可以考虑在箱底分批买入,突破箱顶后再一次性补仓,操作比较麻烦,需要经常盯盘,而且也只能获得行业的平均收益。 如果是主投场外基金,其实现在开定投是不错的选择,交给基金经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股,更容易在反弹阶段获得超额收益,还省心省力。 感谢大家的支持, 喜欢我的文章,请大家多点赞点“在看”, 多多跟我留言互动, 你动动手指就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cjjg/9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5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 下一篇文章: 直播预告疫情背景下医疗行业的晨曦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