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道禅花门上海籍老师陶建华先生作品。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蒹葭

杨卓

一望云河寂,花间可再柔?

清霜谁与共?白露复何求?

念远秦风在,言长易水流。

伊人堪入梦,浊酒暖心头。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年代,一首《在水一方》风靡了东亚、东南亚,也可以讲是风靡了华人世界,部分歌词即来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jiān),是没长穗的荻(dí),近似于芦苇;葭(jiā),指的是初生的芦苇;在当下,蒹葭有泛指芦苇的趋势了。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若说秋天的自然景观,不只是菊花、蜀葵、棉花等花界的宠儿,也不只柿子、紫珠、金银木等结果的树种,更不只白桦、黄栌、枫树等叶子的季相变化,还有寻常可见的芦苇。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蕴之中,怎么能少得了质朴愁寥又欲醉若仙的芦苇呢?

如果说,最得秋风秋水景致的诗文,当属《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作品一意三叠,先扬后抑,读来余音绕梁,传诵至今仍为经典。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作者以深秋迷茫之界的“蒹葭”起兴,借助千古不变的男欢女爱主题,道出来念远的意境、怀人的真挚、锐意追寻的决绝心胸。

言及秦地秋天的物象色泽,自然是激昂豪迈苍凉幽渺的画面,作者凭“在水一方”的视野升华了作品的艺术境界,而隔河受阻的“所谓伊人”正代表了人世间内心追求的各种美好,“白露”“晞(xī)”“跻(jī)”“湄”“坻(chí)”“涘(sì)”“沚(zhǐ)”,既有“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时空穿越感,还有扑朔迷离的朦胧美感,也代笔了追求过程中所遇见的各类不确定因素。“蒹葭”“水”“伊人”同各种险阻和无畏险阻的追寻行为,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景生情、情亦生景,哀荣在物更在心。

全篇并没有写明是否找寻到心目中的“伊人”,凸显了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即的痴迷心理情境,着实令读者惋惜,更增加了艺术表现的意象空灵蕴藉感。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蒹葭》概意:

第一章

苍然无际的深秋里,茂盛的芦苇顺着河道奔涌远去,早晨那晶莹的露水在青灰色的苇叶上结成了一层迷幻般的白花霜儿。令我朝思暮想的意中之人哟,你在哪里呢?应当就在这一方河风苇岸的天地间了。

我逆着弯曲的流水而上去追寻她,路途险阻又悠长。我顺流直下去追寻她,恍然之间她就出现在那河水的中央。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蒹葭》概意:

第二章

弥望着凄清繁密的芦苇丛,清晨的露水依然静止在苇叶上。令我愁怀满腹的心上人哟,你在何处呢?应当就在与我隔河相望的水草相连的地方呢。

我逆着弯曲的流水而上去找寻她,路途坎坷不易攀登。我顺流直下去找寻她,那若隐若现的窈窕身影正静静地坐在水中小洲的高坡之上,当时我的心上人吗?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蒹葭》概意:

第三章

天地连绵的芦苇荡哟,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呈现出完全的干爽状态。我神魂颠倒的梦中人哟,你在何方呢?应当就在河水之滨呢。

我逆着弯曲的流水而上寻觅她,路途迂回又艰险。我顺流直下寻觅她,梦中人好像就在河中陆地的沙滩上,是否知道我焦虑惆怅的心境呢?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蒹葭》一度被指是讽刺秦襄公不能按照周礼来治理国家,也隐喻着寻访贤士而不得的急切焦灼的心态,还有志士仁人被埋没的境地。

感谢作者!感谢摄影师!感谢照片提供者!

喜欢请点再看哟,谢谢鼓励!

芦苇

Phragmite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cjjg/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