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ldquo救命药rdquo挤
白脸风有什么症状 http://www.t52mall.com/m/▲创新药进了医保,却经常面临“医生开不出,患者用不上”的情况。医院药房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药物存储管理分发系统运行情况。(视觉中国/图)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高价“救命药”进了医保,医院却买不到,患者只能走自费药房购买的现象依然常见。被纳入医保报销医院仍面临落地难,“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医院进百分之五六十、六七十,有的只进两三个、三四个品种”。 过去,医院的一个盈利项。年7月药品零加成政策在全国实施后,卖药变得无利可图,医院对新药的拣选和引入缺乏动力。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南方周末记者黄思卓南方周末实习生陈洁玲责任编辑 马肃平一些经过层层筛选、“灵魂砍价”的新药、好药,进得了国家医保目录,医院药房,导致医生没法开,患者用不了——这一现实刺痛了许多人的心。最着急的莫过于等待用药的患者,毛毛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大二那年确诊了多发性硬化(MS),这是一种罕见的脱髓鞘疾病,中国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25/10万人。“罕见病患者群体中,我得这个病还算是比较幸运的。”MS目前尚不能治愈,但至少有药可缓解症状,全球有近20种MS相关的药物上市,国内已获批的有5种。久病成医的毛毛对进了医保的药如数家珍,但她并不敢抱太大的期待,因为“买不到药的情况太常见了”。自从年“倍泰龙”(即重组人干扰素β-1b)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目前共有4种MS药物进过医保目录(年“倍泰龙”续约失败,退出医保目录),但患者买不到药的消息还是屡见报端。不单是罕见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慢病药物都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速度差距不会太大。”全国政协委员、医院副院长姚树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年国家医保谈判所覆盖的药品,通常涉及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且多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药品,这其中亦包含众多1类新药。通俗地解释,1类新药是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它们往往是临床急需的“救命药”。根据中国药学会对家二、医院的统计数据,-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肿瘤创新药,截至年第三季度,进院比例仅为15%-25%。年全国两会期间,医药卫生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委员频频发言,以期能改善这个局面。“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对1类新药进院开辟绿色通道,减免不必要的流程和限制,在各省市医保落地后快速进入临床。”在年《关于畅通1类新药快速准入医疗机构机制、提高患者可及性的建议》的两会建议中,姚树坤如是写道。1可望不可即的“救命药”瓷娃娃、渐冻人、睡美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患者故事和社交媒体得以“看见”罕见病患者的存在,但一个冷冰冰的事实是,罕见病的药物还是“孤儿药”。这类药品数量少,覆盖的患者规模小,一旦启动研发就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投入。如果没有医保覆盖、企业赠药或者第三方支付,患者往往难以为继。年以前,毛毛使用的“倍泰龙”约为元/支,隔天需注射一次,每月单是这个药就要花元,接近当年北京市职工平均月工资的2倍。但这也无可奈何,小小一盒“倍泰龙”,5支药放不满一个手掌心,却是当时中国市场上惟一可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发作频率的药。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6种医保药品谈判结果,“倍泰龙”被纳入医保,单药降价幅度约为0%,医保报销后患者实际每年仅需承担万余元。毛毛至今都记得那时喜悦的心情,不过“没想到进医保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了年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执行的时候,毛毛才发医院根本没有“倍泰龙”。“我的医生感到很为难,医院没有这个药,医生也无能为力。”焦医院的药房和相关行政人员,“医院确实没进这个药”。毛毛不肯放弃,试医院碰碰运气。“最后跑了不下5家医院,终医院买到了”。年月8日,一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zhuyea.com/zzyrybw/7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龙岩激活人数已破百万你开通医保电子凭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